擦亮吳忠地域特色新名片
2024-09-23
來源:環球網
提起寧夏旅游,不少人會想到浩瀚的黃河與大漠,但實際上,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觀同樣美不勝收。今年中秋節期間,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坐落在黃河之濱的吳忠市利通區,迎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旅游活動,讓人們領略了當地“游在寧夏,吃在吳忠”的盛名。走進利通的市井街道、田園鄉村,體驗了當地的早茶文化與招牌民宿,在城市肌理與文化根脈間,發現了文化旅游活動給利通帶來的嶄新活力。
齊聚黃河之濱,從利通出發
在南郊,有一個“吃喝玩樂樣樣都有”,并且能夠最直接展現當地風情的“網紅村”——牛家坊民俗文化村。這座由昔日“空殼村”蛻變而來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如今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吳忠的“招牌”之一。
14日上午,牛家坊聚集了比以往更多的游客,他們中的大多數是開車來的——為了參加當地政府籌備許久,名為“從利通出發”的越野文化旅游活動。
開幕式結束后,記者跟著“車群”來到一處越野競賽場地,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專業選手和越野愛好者正摩拳擦掌。隨著號令發起,越野車一臺接著一臺,伴隨著轟鳴聲和揚起的塵土,從觀眾眼前飛馳而過。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在利通舉辦的這場越野賽,是寧夏今年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越野場地賽事。利通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局長表示希望能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將利通區打造為國內知名的汽車、摩托車俱樂部駐留地和聚集地,為體旅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不斷豐富“旅游+”新業態、新模式。
在鄉村與美食中,感受文化新活力
喝早茶是吳忠人離不開的生活習慣,也是他們津津樂道的文化特色。“泡杯八寶茶,吃碗拉面,一早上就過去了。”吳忠的生活節奏很慢,悠閑是一種生活態度。
周六的早上,在牛家坊吳吃堡城的一家早茶店,店內幾乎“一座難求”。食客們在熱絡地聊著天,每桌都點了當地特色的八寶茶、羊雜碎、馓子等美食。許多周邊城市的居民節假日會自駕到吳忠吃早茶,銀川與吳忠之間開通的城際公交更是讓不少銀川人將吳忠作為度假目的地。
在早茶店不遠處,是一家名為“劉三朵”的八寶茶店。將玫瑰、芝麻、枸杞等八種食材按個人喜好抓到蓋碗里,再倒上沸水沖泡,燜一會兒,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八寶茶。茶喝到剩1/3時,再繼續加水慢品,直到茶湯變淡,過程頗為考究。吳忠八寶茶過去多次在國際性的博覽會上展出,受到不少外國友人的歡迎。
讓外地游客留在利通的,不只有早茶文化,還有當地鄉村多元的旅游業態和風土人情。沿著牛家坊美食街往深處走去,路過一片玉米田,是成排的民宿建筑,以及充滿煙火氣的農家樂小院。
在本次“從利通出發”活動中,利通區政府還為游客準備了一系列文化演出。14日晚,“黃河之濱·fun肆金秋”啤酒音樂會在牛家坊民俗文化村開唱,當晚雖下著小雨,不少游客仍披著雨衣欣賞音樂盛宴;15日晚,獨特的“花兒”民歌在利通再度唱響,花兒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距離感受到這種傳統藝術,感覺特別珍貴。那些民族服裝色彩斑斕,和花兒歌曲搭配起來,簡直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實際上,做好鄉村旅游文章,是一項“雙向奔赴”的事業。源源不斷的游客走進利通,不僅是因為這里打造了農業觀光采摘、民宿康養等一批具有突出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更因為這里有溫度、有故事、有“人情味”。利通區生活著漢、回、滿、蒙古、藏等36個民族,是互嵌式社區的代表地之一。該區持續舉辦了20年的“鄰居節”等活動,造就了當地熱情淳樸、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利通的熱情得到了回應——公開資料顯示,通過文旅農旅融合發展,牛家坊村已經建起了星級農家樂、家訪式接待民宿、非遺傳承等八大系列產業,2022年實現收入1.3億元,帶動就業創業610人,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2萬元。
多點開花,利通文旅期待“打響招牌”
利通區不只有一個牛家坊村,當地幾乎每個村落都通過文化旅游等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利通區東塔寺鄉白寺灘村是本次活動的分會場之一,村里連日來上演了鄉村春晚、采摘自由行、拳擊表演賽、非遺展示等精彩活動。
16日,許多車友和游客來到村里的葡萄長廊,采摘有名的“龍二大青葡萄”。東塔寺鄉副鄉長魏娜娜告訴記者,白寺灘村的蔬菜瓜果面積達5300畝,大青葡萄面積達2000余畝,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與此同時,村里打造民宿及家訪接待戶24戶,建成醋坊、蜂坊、“村里有家拉面館”等特色美食及農產品展示展銷館,修建“遇見木棧橋”產業觀光采摘棧道,積極構建集觀光采摘、農事體驗、民宿旅游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鏈條。
在吳忠市區北部5公里處,四面環水、環境秀美的新華橋村同樣建設得“有模有樣”。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村民投資改建自家閑置院落、果園、溫室,發展鄉村特色民宿民食旅游產業。如今,該村不僅有“河邊院子”“黃河棲院”等特色民宿,還依托豐富的林地果樹資源,打造了一個可舉辦房車及帳篷露營、燒烤野餐、果樹采摘、圍爐煮茶、草坪婚禮、主題派對等項目的宿營地。實現景村一體化,使鄉村可以承載景區服務,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真正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在實處。
利通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擁有深厚的文化資源,河套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紅色文化與早茶文化在此交相輝映。但實際上,相比國內一些知名旅游目的地,吳忠市利通區的旅游資源并不算豐富。為了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為當地居民創造文旅創收場景,當地政府通過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挖掘閑置資源潛力等方式盤活了當地文旅消費。如今,利通區的文旅產業已經實現“多點開花”。
利通近年來打造培育國家A級旅游景區8個、鄉村旅游示范點14家、特色旅游村7個。此外,利通區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寧夏餐飲行業發展環境最優縣等多項榮譽,成為西北地區知名的早茶文化地標城市。數據顯示,今年1-7月,利通區全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99.47萬人次,同比增長27.82%,實現旅游收入10979.16萬元,同比增長1.92%。
近來,不少城市憑借特色美食“走紅”,擁有早茶文化的利通接下來又該如何打響自己的知名度?
通過“游在寧夏,吃在吳忠”這一金字招牌,持續推進早茶文化、特色小吃品牌化發展。利通區還要做大做亮上橋鎮牛家坊村、澇河橋村,吳忠林場、東塔寺鄉白寺灘村、石佛寺村、古城鎮新華橋村等利通鄉村旅游品牌,同步打響東塔寺鄉的大青葡萄、玉皇杏子和富硒長棗、新華橋村的靈芝和富硒大米、高閘鎮的馬興西瓜、板橋鄉的釜山88枸杞小番茄等農副產品,強家老醋、手抓羊肉制作技藝、劉三朵八寶茶、杜優素羊雜碎等利通非遺,紅山河、寧楊、伊利乳業等工業旅游產業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