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過,文旅市場多點開花有何特點?
2024-09-04
來源:南方都市報
這個暑期,文化和旅游部牽頭舉辦了2024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主場活動,各地文旅部門也紛紛“端”出了特色文旅“大餐”,推出了超過4000項約3.7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暑期文旅市場可以說是“熱”力十足。
那么,暑期文旅市場“熱”在何處?有哪些新玩法、新場景、新業態?今年暑期文旅市場呈現哪些新特點?又體現出文旅消費什么樣的新趨勢?
文化場館活動豐富 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這個暑期,多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精品展覽和活動,吸引游客走進文化場館,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上海數十場藝術大展同步呈現,催生了逛展新玩法。在寶龍美術館,《造夢奇境》科技藝術交互展,帶領觀眾置身充滿幻想的多元空間。這個暑假,在江西景德鎮,青白瓷博物館、玲瓏博物館等一系列特色博物館,滿足了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在甘肅敦煌,游客不僅能實地參觀莫高窟,還能通過最新打造的“尋境敦煌”數字展廳,以近乎微距的視角欣賞壁畫,360度探索洞窟細節。
在四川成都,不少家庭選擇帶領小朋友走出家門,來到三星堆博物館探秘古蜀文化,孩子們不光了解到三星堆文明和國寶青銅器背后的故事,還在模擬真實的環境里,體驗了把“文物挖掘”,并學習了青銅器澆鑄方法等知識,在寓教于樂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暑期機票均價下降,兒童旅客預訂量增長
同程數據顯示,在暑期多人出行場景下親子客群(同行人員中包含13歲以下兒童)的比例大約為35.1%,依然是暑期出游的絕對主力,整體占比維持近年來的高位。
去哪兒數據則顯示,靈活的價格策略加上供應量增加,暑期機票均價同比降低了100元以上,刺激了客座率增長。從預訂結構來看,旅行團占比明顯下降,更多旅客選擇自由行。0-12歲的兒童旅客預訂量增長近兩成,老年旅客占比恢復至2019年,58-63歲的旅客是銀發族主力。途牛數據也呈現出家庭游的絕對占比,36-45歲以及26-35歲年齡段的用戶出游人次占比分別達到了45%和26%。
游客看重“質價比”,城市用好“旅游+”才能掌握流量密碼
8月初,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音樂+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等融合業態發展。
從歐洲杯到巴黎奧運會,從陳奕迅演唱會到草莓音樂節,從China Joy動漫大會到《黑神話:悟空》的引爆……這個暑期,跟著賽事、音樂節和動漫游戲去旅行,成為許多人的旅行方式。比起打卡千篇一律的“網紅”點,“這屆游客”更希望在目的地獲得獨特的文旅綜合體驗。
隨著旅行消費者選擇更加豐富、多元,大家更看重體驗,看重“質價比”,看重沉浸式融入在地生活和文化。城市與其去猜測誰是下一個“網紅城市”,不如因地制宜,結合城市特質,發揮自有地方特色優勢,將流量密碼掌握在自己手里。
今年暑期,“追劇打卡”與城市文旅的雙向奔赴,成為了一股新風潮。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讓暑期里到新疆阿勒泰的游客數量激增。
草原牧場、雪山湖泊、森林峽谷,這個假期,不少游客把旅游目的地鎖定在了阿勒泰。阿勒泰地區地處新疆北部,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三國接壤,素有“金山銀水”的美譽。 8月11日,2024年首趟“吉泰號”旅游援疆專列抵達阿勒泰,800多名來自吉林的游客開啟了沉浸式體驗“我的阿勒泰”的旅程。
為了迎接暑期的客流高峰,今年6月底,新疆阿勒泰開通了低空新航線,從阿勒泰到喀納斯,2個半小時的路程可以縮短到半個小時以內。從高空俯瞰,阿勒泰的壯麗景色逐漸展現在眼前,為游客帶來全新的觀光體驗。
隨著新疆阿勒泰地區旅游持續升溫,多家航空公司及時新開和加密多條阿勒泰航線。與此同時,阿勒泰還開通與烏魯木齊、喀什、伊寧、庫爾勒等疆內11個城市的直飛或經停航線。
接棒暑期旺季,對于中秋三天小黃金周檔期的展望,業界均認為夾在兩個月長度的暑期及7天國慶黃金周中間的“3天調休小長假”中秋節“是一年中最具性價比的假期”。不過,很無奈的是今年中秋團圓夜(9月17日)是假期最后一天,也就意味著很多“中長途”的游子不能于中秋夜團圓,需要當天“返程”才能趕到翌日(9月18日)的上班時間。
中秋假期高性價比的背后,反映出國內旅游市場淡旺季不均的現狀。從價格和出游人次來看,中秋、端午、清明的3天假期一般不能充分帶動旅游市場,影響因素還是在于假期短、補班長。若能取消調休,將假期與周末合理相連成長假,職場人能得到充分休息,或許能更好刺激文旅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