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總監曹成坤訪談:死磕,讓意圖更完美!
2020-01-08
來源:最佳平面設計
筆者(最佳平面設計 嘉哥)約了曹成坤在周末的下午到他的辦公室做一次訪談,這已是我第三次約他了。
之前他要么對采訪一類的事情不是很感興趣推脫,要么剛好在外地。在沒見到他本尊之前,我一直覺得設計師應該就是那種個性高冷,形象不羈,辦公室雜亂無序,音樂迷幻的那種。直到我推開了他辦公室的門,才明白自己的設想與實際情況盡完全不符。他的辦公室雖擠滿了各種各樣的玩意兒,但卻收拾的井井有條。黑膠唱機緩緩地播放著鋼琴曲,認真的畫著一份手稿。我們沒有過多的客套與寒喧,訪問更像一場朋友間的聊天。
現在聽黑膠人的其實也不少,而且會越來越多。我接觸到這個已經有近20年了,記得第一臺是從一個廣州的藏家手中覓得,那時候淘寶還沒興起,支付寶都還沒有。當時也不是一味追求黑膠的音質,因為音質的好壞也不是單播放源能決定的。哦,我有過好幾臺,基本中途都去朋友那邊服役了(笑)。目前這臺算不上頂級,是產于70年代末的一個德國品牌,算是這個品牌里面比較好的一個型號了。40年了,狀態還是很好,估計用個一輩子都沒問題。我聽的比較其實比較雜,這個很難推薦,還是要根據個人喜好吧。
所以做設計和聽黑膠唱片道理是差不多的,不能像數碼格式一樣有強大的后期技術可以修復,前期思考和醞釀的過程是最重要的,當你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出來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很自然的執行表達。它可以是以視覺美術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影像的形式等等。所以創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去強大自己的想法和觀念,這種所謂的思維慣性都是在日常積累并形成的,一本電影,一本書,一段旅行,甚至一場酒局,都可能捕捉到一些東西或者轉化成一些東西。所謂融會貫通,無非就是怎么樣把你所見所想提煉成自己的邏輯體系。
設計師最重要該保持什么樣的狀態?厄~這個很難說,不能一概而論吧,畢竟每個設計師的創作喜好都不大一樣吧。從我自己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洞察和表達了。洞察是設計前的分析,這里包含了視野,邏輯什么的;表達當然就是你的輸出了,主要是呈現和執行。靈感!?我才不相信什么狗屁靈感呢!所謂的靈感就是正確的思路和直覺的導向。想不出來當然常常發生啊,那沒把法,只有死磕。
(期間我們開始喝茶,此處省略關于茶的漫談,我們聊起了品牌設計方面的話題)品牌啊?!呦~問的這么學術啊(笑),品牌一個多維的系統,不是一個單一的層面,它包含了理念、行為等等。但打造品牌的第一步肯定就是建立品牌形象,不然就無法樹立抽象或具象、理性或感性的形象烙印。品牌形象不是狹義的標簽,更不是商標之類的概念,它是專屬的理念和文化植入和轉化的反應層面。是受眾對傳播體的總體印象,是在動態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是具有情感屬性的。請注意,我剛剛說的“專屬”,這個很重要。對對對,沒錯,也就是量身定制的核心文化。所以核心動機并非空穴來風,要有支持點的,要有相關聯的,不然就太天馬行空了。
(筆者又問起有沒有客戶和你的理念相違背的,你又是怎么解決的?)有啊,當然有。大部分客戶還是會放心的接受我們的方案和意圖,也有充分的理由來打消他們的顧慮。但也有極少數的甲方是比較難和我們的意圖熔合的,這個時候一般也就不伺候了啊。你有錢我有料,大家的合作是平等的,沒必要去觸及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和做事的原則。審美是一個文化層面,它沒有正確性,但有準確度。不是說沒有審美能力是絕癥,連知識和金錢都救不了嚒。(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審美還挺不錯的)哈哈哈,對對對,比如我。
(那怎么界定審美高低呢?)這個話題就大了,和個人的價值觀有關吧,它來自你的生活與周遭。與你日常的攝入有關。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聽過的音樂,遇到的人,見過的世界等等,審美大概就是這些東西混在一起發酵后釀成的看事物的慣性。所以說想提高審美,首先是改變生活慣性,不然它不會憑白無故長出來的。
(當問及對平面視覺設計在當下社會環境下的現狀怎么看?)嗯,這個問題貌似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設計的需求是不會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而減弱的。特別是網絡科技全面接替了我們的生活與習慣,由此信息的傳達自然也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比如傳統的視覺信息傳遞已經變成了無紙化,多媒體的應用,每天要刷各種的屏等等,形式發生了改變,但需求還是同樣存在的。設計師必須是貼著時代的呼吸去思考或看待問題的,同時也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還有就是提高自己應對世界變化的能力,這是王道啊。主觀上的思辨能力和客觀上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然,很感謝這些客戶最終的信任。也感謝有些走不到一起的客戶放了我們一馬(笑)。
(有沒有比較難忘的案例?)呃,其實都挺難忘的。當然也有比較有意思,一家做金融資產的公司找我設計網站,說剛剛設計了VI,正好可以把新形象應用一下,還特意說明logo是他們董事長設計的。我隨口說不會又是銅錢狀吧?對方詫異的說,正是銅錢。客戶說,只要你提出好的想法和創意,我們董事長有可能會認可的,VI也可能再次重新設計(任性啊)。第二天我提出了一個“大于號”的概念,大于當初,大于所想。并解釋了銅錢只說明行業屬性,建立不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并泛濫成災。而客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大于”。最終這個案子合作的非常愉快。難忘的倒不是這個項目,而是客戶能迅速的接受我們的想法思路,又即刻否定自己全新的vi系統。
(你認為的好設計是什么樣的?)這還真沒有一個標準去評判,我所崇尚的設計也是會隨著階段性的喜好而改變的,而且各種商業語境需求不一,符合即是好。我現階段比較喜歡訴求簡單又有意思的設計。我喜歡搖滾也愛好古典,你讓我怎么弄(大笑)。
(怎么會涉及旅游這個行業的?)這個要解釋一下,不是涉及,是擴展;不是做旅游,而是為旅游產業提供相應的技術與設計上的服務。一方面是做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相關的系統、平臺、大數據分析等等,這方面我有專門的合伙人負責,他們都是業內大拿。另一方面,這個行業里面有品牌及視覺設計的需求和市場。現如今旅游局、景區或旅游目的地要解決這方面的需求,常常是打包在智慧旅游技術服務這個范疇里面的,供應商基本都是純粹的技術型公司,他們對于解決視覺設計或是品牌設計的能力是比較薄弱的,而現在的市場需求對視覺設計這塊又非常重視,所以我們也算是順應時代需求而為之吧。
這方面的案例現在也做的挺多了,像杭州旅委、千島湖景區、西溪濕地、九寨溝、西塘、臺兒莊古城、湛江旅游、鄂爾多斯、天臺山景區、篁嶺景區、海南文昌航天城等等。當然還有除了旅游行業以外的客戶群體,像家居行業、連鎖品牌、餐飲等等。我們現在有幾個團隊在運作,科技公司,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基本可以滿足我們目前的客戶需求。
謝謝謝謝,你這都知道?!是的,我們的云野科技被《互聯網周刊》& eNet研究院評選為2018中國最具創新的智慧景區解決方案提供商TOP10。
一句話總結啊? “死磕,是為了讓意圖更完美。一切不以自己意圖為目的的設計都是刷流氓(大笑~)”
曹成坤
知名設計師、美術指導
集閃視覺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杭州潤嘉廣告 創作總監
VI視覺&新媒體 案例:杭州運河集團、浙江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UPG集團、顧家集團、文昌航天文化旅游區、千島湖旅游、湛江旅游、昆山旅游總入口、臺兒莊古城、九月生活……
作品多次入選國際設計年鑒、亞太設計年鑒等
注:以上圖片為曹成坤原創作品,禁止商用,轉載分享請備注原作者,如發現盜用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