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實現蘭州文旅之強
2024-08-27
來源:蘭州日報
近年來,蘭州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打造中山橋、白塔山、黃河母親、黃河樓等重要旅游景點資源,使黃河之濱成為外來游客打卡首選,沿河茶攤、休閑茶吧、露營基地更是出現“一桌難求”的現象。今年上半年,蘭州市文旅市場穩中有升,持續保持火熱勢頭。1至6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5734.15萬人次,同比增長42.98%,實現旅游花費386.23億元,同比增長72.05%。
統籌推動蘭州市全域布局大規劃
文旅產業的產業鏈長、關聯產業多,對促進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蘭州是一座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充滿了發展活力,如何進一步提升和擴大文旅消費市場成為當前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關鍵。
今年以來,蘭州市聚焦全域旅游,著力推進大規劃、大景區、大項目、大配套、大服務、大營銷,旅游綜合接待和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游、鄉村游、周邊游、跨市跨省游火爆,淡旺季差距正在收窄,旅游市場熱度持續保持高位,旅游人次突破歷史新高。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實現理念、機制、資源三個層面的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滿足市民游客的期待,必須確立以大眾需求為導向的理念,積極適應當代消費需求和審美追求,不斷探索“文旅 科技”“文旅 教育”“文旅 體育”“文旅 美食”等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具有蘭州特色、甘肅風格、中國元素的文旅產品。
今年高規格召開了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大會上,明確了構建“一河三鎮六區十態一環”文旅布局和將蘭州打造成“西部旅游大環線重要樞紐站,國家黃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絲綢之路黃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區”的目標定位,高位部署、統籌推動我市全域布局大規劃。
城市環境和人文環境相互支撐
蘭州市通過夯實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提升旅游業服務質量,開展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拓寬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有效地拉動了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費,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貢獻了文旅力量。
截至目前,已先后正式出臺了《文化蘭州建設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制定了《蘭州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保障蘭州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隨著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轉入實地調查階段,高標準編制了《蘭州市全域旅游規劃實施方案》,完善文旅公共服務、文物非遺保護等專項規劃,切實以一整套完善的文旅規劃體系引領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蘭州市不斷加大金城關·黃河古渡5A級景區創建工作力度,批量啟動6家3A級景區創建和2家4A級景區晉升創建工作。推行公共文化場館、重點景區景點延長對外開放時間,加快推進羅九公路等景觀建設,構建覆蓋市域的漫步健身旅游通道。
蘭州硬的城市環境和軟的人文環境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為旅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證。同時,避暑、文化、物產、黃河、美食以及風情等要素的獨特組合,形成了一個蘭州獨有的休閑空間和生活場景。習以為常的黃河兩岸,成了外地游客心目中最不可多得且流連忘返的地方,尤其給遠距離的廣大游客提供了最大驚喜。
蘭州文旅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作為甘肅的省會城市和西北旅游的集散地、目的地,蘭州市一直以來都是甘肅文化旅游發展的龍頭,去年更是躋身成為全國旅游爆火出圈的城市之一,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快速增長,這無一不印證著蘭州文旅市場的強勁發展態勢,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深刻感受到了“黃河之濱也很美”。
一座城市擁有鮮明的、具有巨大傳播動能的IP,無疑是其在新時代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標志。蘭州擁有一個成功的城市IP——“黃河之濱”,不僅有助于傳承和挖掘蘭州豐富的傳統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振興文旅產業、提升經濟水平、優化城市空間,甚至能夠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為蘭州爭取更多的發展機遇,實現“強省會”目標及高質量發展。
享譽全國的“蘭州黃河大合唱”活動如今已在五區三縣多地舉辦遍地開花,截至目前,累計觀眾50余萬人。蘭州市還舉辦了京劇、豫劇、秦腔票友大賽,群眾歌手大賽,開展黃河之濱音樂展演、黃河市集等活動,蘭州文旅的文化味和煙火氣持續引領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