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民宿帶動鄉村旅游振興發展
2022-10-28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在南京市浦口區不老村的山谷草地上搭一頂帳篷,悠然享受秋日微度假的愜意;乘坐小火車穿梭于常州市溧陽市慶豐村的3000多畝金色稻田中,在飽滿的稻穗中看見豐收的喜悅;置身泰州市泰興市祁巷村的田間親自采挖、分揀香荷芋,體驗一場寓教于游的勞動實踐……金秋時節,江蘇大地,沃野正忙,如詩如畫的美景、喜迎豐收的村民以及紛至沓來的游客共同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具有蘇州園林韻味的五田畝民宿、被金色稻田包圍的蘇小花田野咖啡吧、從裝修到菜品都體現著蘇式精致生活的初蓮餐廳……10月,正是江南最舒適的季節,走進位于蘇州市吳江區眾安橋村的謝家路自然村,秋日美景與精致生活體驗讓人流連忘返。然而,這個“網紅村”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模樣。
眾安橋村黨總支副書記陳國鳳介紹,謝家路自然村曾經有4家鑄件廠,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2017年,謝家路自然村開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如今的謝家路自然村,鑄件廠全部關閉,并完成了35畝落后產能工業企業騰退以及河道生態清淤等工作,同時還建成了蠶桑學堂、自然教育中心和鄉鄰中心,吸引蘇小花田野咖啡吧、柴米多農場、月圓農家菜館等相繼入駐。“如今,謝家路景色更美、道路更寬、村容更整潔了,村民們自發成為環境保護者,家家戶戶的庭院也都是開放式的,以全新面貌迎接著八方來客。”
發展鄉村旅游改變的不僅是鄉村風光,更是村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相關工作當中。鹽城市東臺市巴斗村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核心區域。2010年前后,該村響應國家號召,減船轉產,引導漁民“洗腳上岸”。2019年,借力世界自然遺產申報的東風,該村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從賣海鮮到賣海景的質變,并于2021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巴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葉勇介紹,全村現有民宿15家、飯店22家。2021年,巴斗村已有超過30%的村民從事旅游相關工作,旅游人均收入達到1.02萬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53歲的陳娟曾經與愛人一起出海捕撈,靠天吃飯。去年,她在巴斗村的核心區域開始經營一家店鋪,專門售賣巴斗村自產的小海鮮。“游客多的時候,我們一天的銷售額最多能達到3000元。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比以前出海輕松不少。”陳娟說。
“任何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經歷同質競爭再到優勝劣汰的循環階段,鄉村旅游發展也不例外。”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江蘇紫金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印偉說,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游客出游半徑縮短,鄉村旅游成為游客出行的首選,鄉村旅游同質化現象難免發生,不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
印偉表示,江蘇把鄉村旅游發展與國家戰略相融合,把美麗鄉村、傳統村落、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品牌創建結合起來,發揮合力,塑造品牌。同時,注重產業融合發展,尤其是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民宿融合發展成效顯著。此外,江蘇還大力推進鄉村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并把鄉村納入“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項目,提升鄉村旅游內涵。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還在全國率先施行了“鄉村旅游駐村輔導員”計劃,引智入村,引領鄉村精準定位、錯位發展,形成了鄉村旅游差異化發展的良好局面。
無錫市宜興市洑西村近年來以“壯士斷腕”的氣魄,由工業村轉型成為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一戶一品、一戶一特色”的精品民宿讓其遠近聞名。該村籬笆園農莊創始人黃亞云介紹,2005年,她創辦了籬笆園農莊,并從最初的4間房小飯店逐步發展成包含中高端酒店和民宿的鄉村度假品牌。同時,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黃亞云還帶領洑西村龍山組村民打造了“龍山特色民宿村”,引導村民把家里多余的房間進行裝修,由籬笆園統一營銷、引入客源,讓農戶通過裸租、紅利分成、咨詢管理等模式分享收益。如今,龍山組已建成近60戶精品民宿。
泰州市高港區陳家村近年來不斷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并于去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陳家村黨委書記陳林介紹,近年來,陳家村積極吸引社會能人到陳家村投資興業,使得全村98%的耕地成為高效農業用地。村里還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出了研學旅游、采摘體驗、特色民宿等旅游產品,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如今,南京市江寧區金陵水鄉錢家渡作為首批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項目中唯一一個與美麗鄉村結合的景區,創新推出非遺大舞臺、非遺工坊、非遺民宿等產品,讓游客所見所聞皆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鎮江市揚中市利民村以鎮江市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為品牌支撐,建設黨性錘煉中心、廉政文化園、素質拓展訓練基地等,推進紅色教育資源與鄉村自然風貌融合發展;連云港市連云區西連島村用好山海相依、秀美迷人的海島風光,依托漁鄉民居、漁業資源、海洋文化,打造集濱海特色民宿、休閑垂釣、海鮮美食等于一體的漁家風情村……江蘇省鄉村旅游各美其美,引得游客紛至沓來。
依托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江蘇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展現江蘇鄉村之美的精品游線。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共青團中央推出“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江蘇有6條線路入選。今年6月,“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第三季期間,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了“水韻江蘇·鄉村四時好風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一條條風光無限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既是游客體驗江蘇鄉村之美的最佳游線,更是當地村民實現小康生活的致富之路。
以泰州市泰興市祁巷村為例,20年前,祁巷村還是個村集體負債280多萬元的貧困村。該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丁雪其回憶,當時村委會的電話費都繳不起,村里道路也極不方便。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與鄉村旅游,祁巷村打造了小南湖、西迎山等景點,并通過旅游美食節、祁巷燈會等活動集聚人氣。同時,村里還騰出閑置用房,打造了黃橋小南湖農家樂與“祁樂融融”民宿兩個鄉村旅游金字招牌。2021年,祁巷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56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7萬元。
近年來,南京市江寧區石塘村村民生產方式從一產成功過渡到了三產。該村以旅游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逐步形成規模,帶動村民收入翻番,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5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5.2萬元。無錫市宜興市洑西村積極探索“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 市場”的發展模式,形成了以籬笆園為龍頭的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農家樂和民宿,年接待休閑觀光客達50多萬人次。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萬人次,鄉村旅游產值突破2000萬元,全村有360多人從事鄉村旅游工作,并帶動了周邊4個村1100多人加入鄉村旅游行業。一連串數據印證了鄉村旅游對江蘇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作用。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陳勁松表示,近年來,江蘇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以文化和旅游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成效。2020年,江蘇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直接就業人數突破2萬人、帶動就業人數3.3萬人,全省鄉村旅游接待量達2.6億人次,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1148.9億元。
陳勁松表示,接下來,江蘇還將聚焦“水韻江蘇·美好鄉村”文旅品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聚焦活化利用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助力鄉村生態振興;聚焦鄉村旅游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扎實推進新時代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文旅力量。